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降费后首次年报季!公募管理费缩水大势已定,头部机构到底少了多少钱

时间:04-02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37

降费后首次年报季!公募管理费缩水大势已定,头部机构到底少了多少钱

2023年,公募基金行业响应监管号召,纷纷下调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统一不超过1.2%、0.2%的上限标准。同年7月起,新注册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也统一执行上述标准。在公募行业降费背景下,不少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收入缩水已成既定事实。随着2024年一季度结束,公募基金2023年年报悉数披露,市场关注的管理费"缩水"情况也终于揭晓。公开数据显示,管理费收入的前十家公募机构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且多数百亿主动权益基金的管理费收入也出现骤降的情况。管理费总额同比减少7%2023年公募基金年报披露完毕,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费收入等情况也随之揭晓。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数据可取得的198家基金管理人2023年合计收入管理费1356.53亿元,较2022年的1458.85亿元同比减少7.01%。按基金管理人2023年管理费收入排序,前十名分别为易方达、广发、华夏、富国、汇添富、南方、嘉实、招商、中欧、天弘。具体来看,易方达以高达92.74亿元的管理费收入排名首位,其余9家机构的管理费收入依次为66.55亿元、59.74亿元、54.68亿元、47.81亿元、46.28亿元、44.52亿元、41.1亿元、40.15亿元、36.96亿元。在行业整体降费背景下,头部机构也未能幸免。数据显示,按基金管理人管理费收入排序的前20家基金管理人在2023年的管理费收入同比均有所下滑。以上述排名前10的基金管理人为例,2023年管理费收入较2022年同比依次下降8.64%、9.55%、0.51%、11.39%、15.87%、8.25%、5.93%、7.22%、18.93%、6.34%。不过,在头部机构管理费收入同比纷纷下滑的同时,也有中银、万家、大成、国投瑞银、兴业、长城等95家基金管理人在2023年的管理费收入同比逆势增长,占全部198家管理人的47.98%。值得一提的是,有23家基金管理人在2023年的管理费收入同比实现翻倍。其中,涨幅达到200%及以上的基金管理人有上海证券、泉果基金、恒泰证券、国融基金等9家。但整体来看,管理费收入增幅突出的机构普遍为中小型基金管理人。从上述管理费收入同比增长的机构来看,多数机构的在管规模也同比增长。降费大背景下,部分机构旗下权益基金收入有所下降,但相关机构的在管总规模仍在上升,从而导致管理费收入逆势增长的情况出现。多只百亿基金管理费"缩水"明显除各家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费收入外,部分规模较大的"明星"基金管理费收入变化情况也是众多基民关注的重点。从单只产品来看,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在2023年末规模超百亿的31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份额合并计算,下同)中,规模排名前三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在2023年的管理费依次为7.6亿元、7.05亿元、4.81亿元,分别较2022年同期减少2.23亿元、1.47亿元、1.34亿元,降幅为22.72%、17.24%、21.83%。与此同时,上述产品的最新规模同比也有所下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欧医疗健康混合、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的合并规模分别为461.23亿元、417.38亿元、284.87亿元,同比减少28.09%、26.87%、28.91%。而在百亿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也有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华泰柏瑞鼎利混合、华商新趋势优选混合、国金量化多因子股票4只基金的管理费收入逆势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72亿元、0.55亿元、1.16亿元、0.96亿元。截至2023年末,上述4只产品的规模分别为124.81亿元、114.79亿元、111.52亿元、101.96亿元,同比增长26.74%、60.48%、12.96%、363.87%。"公募基金降费主要是为了让利投资者,使投资者有更多的获得感。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降费有利于提升旗下产品的认可度,但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公司的收入。从行业情况来看,降费是大趋势,也是基金管理人承担社会责任让利给投资者的重要举措。"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评价道。华林证券资管部落董事总经理贾志则坦言:"公募普遍降费,就需要扩大规模来保持营收增长,而持有人‘用脚投票’,使基金管理人只有通过合格的业绩和稳定提高的投研能力才能得到持有人的认可。长期看,降费可以倒逼公募基金苦练内功,持续提升投研能力。"但贾志也提到,上述竞争环境不利于中小基金公司发展,会导致行业马太效应加剧。部分机构尾佣比例临近50%上限在基金年报披露之际,除基金管理费收入之外,基金管理人支付给代销机构的客户维护费(又称尾随佣金,以下简称"尾佣")也同步揭晓。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有22家基金管理人的尾佣比例超40%。其中,银河金汇证券、天风资管的尾佣比例高达49.92%、49.06%,分别为1.24亿元、304.49万元。除上述2家机构,尾佣占比处于前十名的还有广发资管、招商资管、东证融汇资管、贝莱德基金、路博迈基金、中金公司、汇泉基金、泉果基金,均高于46%。与2022年同期情况相比,上述情况变化并不大。自2020年10月起施行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对尾佣"限高",对于向个人投资者销售所形成的保有量,尾佣占基金管理费的约定比率不得超过50%,对于向非个人投资者销售所形成的保有量,尾佣占基金管理费的约定比率不得超过30%。对于部分机构尾佣占比临近50%上限的情况,贾志分析表示,尾佣比例较高的机构通常是中小型基金管理人,由于缺乏绩优基金经理,或公司持牌时间较短,没有长期业绩支撑,只能提高尾佣以获得渠道的关注。不过,尾佣过高也会影响基金管理人的可持续发展,一般也是阶段性的无奈之举。杨德龙也认为,尾佣过高主要是由于相关基金管理人旗下部分基金销售较困难,因此通过较高的尾佣比例增加销售渠道的积极性。同时,在当前基金销售遇冷的大背景下,部分产品的尾佣比例也可能存在较高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较强势的渠道而言,收取的尾佣比例也会较高。从当前部分基金管理人的尾佣比例来看,虽未超过监管要求,但也逐步逼近上限。为了进一步控制尾佣过高的情况出现,监管部门也不断深化费率改革。此前在2023年7月,就有地方证监局发文表示将进一步降低基金管理人尾佣支付比例,并计划在2024年底完成相关文件的修订。北京商报记者李海媛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